赛博朋克入坑指南

少于 1 分钟阅读

最近终于想起来把《攻壳机动队SAC-2045》看完,偏二次元的画风让“女猩猩”少佐变成了“可爱少女”(巴特狂喜?)。可惜的是公安九课新的征程最后一集才刚刚开始,一整季都是铺垫。意犹未尽盼着网飞早日更新的同时,又看到攻壳系列可怜的播放量,便想顺手整理推荐一下赛博朋克这个相对小众的文化的经典作品,方便自己日后回顾,也方便没有接触过的朋友入坑。

00:什么是赛博朋克?

首先归纳一下赛博朋克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拥挤、阴暗、冰冷但技术发达的反乌托邦,因此相关作品的主题一般都比较黑暗讽刺。赛博朋克的明显标致有数字空间虚拟现实、区别于人工智能的生化电脑、富可敌国的巨型企业和贫民,以及由社会衰败引起的各种恐怖主义无政府主义

这些赛博朋克风格在现在如此统一的原因不得不提及一条优秀作者们的“崇拜链”:《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沃卓斯基姐妹)正是因为深受《攻壳机动队》的动画启发才有了《黑客帝国》,而《攻壳机动队》的导演押井守(电影版)则十分迷恋将雷德利·斯科特在《银翼杀手》中率先创造出的那种把未来技术和具有东亚风格的破败城市混搭在一起的风格。在一代代迷弟的不断致敬中,原本属于斯科特一家之言的这种赛博朋克风格就变成了“武林正宗”。

01:《神经漫游者》以及同代文学作品(小说)

赛博朋克大致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席卷西方世界的朋克文化与科学幻想的碰撞,一部分作家抛弃了早期科幻作品的乌托邦倾向,尝试描绘用药、科技和性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这一“新浪潮科幻运动”诞生了两大科幻分支,一个是蒸汽朋克,另一个便是赛博朋克。1980年,美国作家布鲁斯·贝斯克在短篇小说《赛博朋克》中首次创造了这个名词,并火速流行起来。1984年,威廉·吉布森发表了被誉为赛博朋克开山之作的《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第一次描述了数位空间(cyberspace)和抗侵入技术(Intrusion Countermeasures Electronics, ICE)等专有名词,为赛博朋克科幻奠定了基础。该书同时获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但从文学性讲也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这一时期还有一位作家值得一提,迈克尔·布鲁斯·斯特林,他与布鲁斯·贝斯克等人同为科幻朋克运动的创始人,并且被誉为“赛博朋克的定义者” (作品《Schismatrix》),遗憾的是他的早期赛博朋克作品并没有中文译本。不过读者如果有兴趣推荐阅读他的《塔克拉玛干》和《自行车修理工》,这两部作品分别获得了1999和1997年的雨果奖。

02:《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小说)&《银翼杀手》《银翼杀手2049》(电影)

大家可能不熟悉《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但大概都听说过风靡一时的经典赛博朋克电影代表作《银翼杀手》(1982)。如果前者也算赛博朋克类型的话,那么它才是鼻祖(1968年问世),不过这部作品的意义远远大于当时的新生赛博朋克,对整个科幻甚至文学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包括我最喜欢的《攻壳机动队》和基努李维斯《黑客帝国》三部曲)。作者菲利普·迪克在书中借主角的视角提出了人工智能和真人之间模糊界限的种种疑惑,同时对科技进步却使得社会大幅衰退进行了深刻地描绘,可以说是反乌托邦文学的不朽经典。

电影《银翼杀手》的剧情基本符合原作,上映后票房并不理想,但很快成为了“邪典”(并不流行却在小圈子得到热烈推崇),至今仍是“新黑色电影”的代表作(黑色反乌托邦题材,并不限于赛博朋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去录像厅、影碟店租借影带的经历,在影院排片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影带出租业堪称大量小众作品的翻身龙门。《银翼杀手》正是由于其在家庭影带出租界的热门,掀起了西方赛博朋克文化的小热潮,后来被不断剪辑出各种版本,其中最为出名、观感最好的是2007年华纳兄弟发布的最终剪辑版,这里也推荐大家观看这个版本。

以上两部属于赛博朋克文化表达绕不开的经典,个人觉得属于入坑必看之作。

《银翼杀手2049》上映于2017年,剧情承接1982年电影,尽管前作大大拔高了观众的期望,这部新版也并没有让粉丝失望。在第90届奥斯卡,《银翼杀手2049》获得五项提名,赢得两项大奖。可惜的是由于前期模糊的宣传以及超过两个半小时的片长,该片并没有达到预期票房,但绝对仍旧是赛博朋克爱好者的盛宴,十分推荐观看。

03:《攻壳机动队》系列(漫画,动画,小说,游戏,电影)

终于来到《攻壳机动队》系列,它与《钢之炼金术师》、《星际牛仔》一起构成我心目中的动漫top3,绝对不可错过的神作。个人觉得《攻壳》系列将赛博朋克表现到了极致,对精神与肉体、人工智能与生命、发达科技与腐败政治以及未来人类个体社会性的思考贯穿始终,但是并不晦涩,非常深刻直白,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其中很多内容早已成为现实。

《攻壳机动队》最早于1989年由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开始连载,名字原本为英文“Ghost in the Shell”,意为驱壳中的灵魂,灵感源于英国作家阿瑟·库斯勒一篇名为《THe Ghost in the Machine》的论文,而此概念最早由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提出,用以讽刺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关于心物二元论的主张。而心物二元论(即人类心灵与肉体互相独立且可以分离)也是攻壳每一个版本都会讨论的核心话题————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人类肉体甚至大脑都可以义体化,而人工智能也已发展出类似人类的情绪特征,此时到底如何定义“人类”?当生化人(部分义体化)已成为社会常态,全部义体化(女主)、甚至抛弃肉体将“精神”寄存在网络上是否依旧可行?这些问题都在作品中以事件的形式得以提出和讨论,并常常结合隐喻现实的政治和社会学现象,非常引人深思。

就《攻壳机动队》的不同版本(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原版漫画、电影和动画)来讲,士郎正宗的原著漫画(1989-2003)以单元剧为主,人物比较轻松幽默,但常有探讨科技、社会问题的大段对白(实际上可以当小说读);押井守导演的著名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1995)和《攻壳机动队:无罪》(2004)则十分严肃,电影整体气氛沉闷、昏暗,以探讨深刻的哲学话题为主,尤其第一部堪称最经典,是《黑客帝国》的直接灵感来源;神山健治导演的动画连续剧(2002-2006,包括OVA和动画电影)介于两者之间,属于带有大量政治、社会和哲学剧情的科幻警察刑侦剧,不论画风、剧情还是音乐都难以想象是接近20年前的作品,与《EVA》、《星际牛仔》等同属日本青年动漫的经典,也是打入西方市场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是我本人的入坑作和最喜欢的版本。

《攻壳机动队》真人电影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2017年上映。私以为斯嘉丽确实是我心目中扮演草薙素子的最佳人选,她的演出表现也符合期待,可惜的是电影剧情过于偏向好莱坞类型商业片,动作、科技、特效都很好,然而这并不是《攻壳》的灵魂,也缺乏赛博朋克的独有吸引力。当然,作为商业片,它也算合格,如果读者由“寡姐”入坑,那么恭喜你发现了宝藏:)

《攻壳机动队SAC-2045》是2020年新出的动画连续剧,剧情发生在《Stand Alone Complex》之后,由网飞投资,第一季剧集一次性全部放出(壕就一个字)。 新作讲述全球经济灾难发生后,各国陷入永不结束的“可持续战争”以维持经济运行,本已解散的原公安九课因为“后人类”的出现而再度集结。动画在外网评价并不高,一部分原因是3D化的素子实在是太“可爱”了,完全不符合前作高冷“母猩猩”的形象,惹怒了一批铁粉,另一大原因就是剧情节奏比起前作缓慢的多。当然导演依然是熟悉的神山健治,剧集在第一季的后半部分稳步发挥逐步紧凑,第一季的内容也同样并不肤浅,相信第二季也不会让我们失望。

《攻壳机动队》系列是赛博朋克界乃至整个科幻界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作品,它集赛博朋克文化大成又有所超越,其中对“近端未来”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想象如今看来准确的可怕。《攻壳机动队》世界中关于仿生假肢、电子脑、脑机接口、光学迷彩和脑对脑交流等科技的构想,如今已然成为了科学家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并很有可能在未来实现。2002年《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中对于21世纪信息社会中介质化和模因现象的描绘随着YouTube和Facebook等大型社交媒体的诞生已然成为了现实;2004年的《攻壳机动队:S.A.C. 2nd GIG》关于难民问题的设定也在十年后的欧洲移民危机中被几乎原封不动的反映了出来。在接受记者提问“《攻壳》是否会成为现实”时,押井守答道:“我觉得这已经是现实了。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手机……我也有,现在只不过是把手机放进大脑里的问题。不管是在衣兜里还是大脑里,反正你离了它就活不了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人类必须去适应科技……它也许只是在你的衣兜里,但那实际上已经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了。”

04:《黑客帝国》系列(电影)

基努·李维斯的大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黑客帝国》三部曲在全球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以至于当“尼奥”亮相《赛博朋克2077》宣传片场时,全世界玩家都为此沸腾,对于《2077》的期望也瞬间拔高。严格意义上来说,《黑客帝国》只是有大量赛博朋克元素,从主题上讲并不算真正的赛博朋克类型,但是它为赛博朋克文化的推广作出了极大贡献,名气也大到足以成为我们谈论赛博朋克绕不开的话题。

赛博朋克文化的主题一直都以探讨科技高度发达后人类思想、社会政治为核心,但因其哲学门槛以及表达形式受众并不广泛,哪怕是《银翼杀手》也并没有在银幕上大受欢迎。而《黑客帝国》借鉴了赛博朋克令人目眩的科技元素,却辅以好莱坞典型的浪漫英雄主义话题,衍生出精彩绝伦的动作场面,让人看得非常过瘾的同时又有程度恰当的剧情起伏,进而在票房上一路高歌猛进。另一方面,《黑客帝国》的成功也离不开对《攻壳机动队》系列的大量视觉借鉴(比如经典的尼奥躲子弹、数字矩阵代码瀑布、颈背后的电子接口等等),其导演本身也是狂热的《攻壳》粉丝,多次直言1995年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电影就是《黑客帝国》的直接灵感来源。

《黑客帝国》第一部评价最高,第三部颇有争议,但是都是值得一看的佳作。在《攻壳机动队2045》中导演还恶搞了一波特工史密斯,这样的互相致敬不禁让人莞尔。

05:其他作品集

赛博朋克作品虽然不多,赛博朋克元素却已成为如今很多科幻作品的必备。除了《黑客帝国》,这里再汇总一下个人觉得含有赛博朋克元素且声名远扬易于入坑的作品。小说有威廉·吉布森的《蔓延三部曲》,其中包括之前提到的赛博朋克开山作《神经漫游者》;动漫除了《攻壳》,还有《苹果核战记》、《EVA》以及《心理测量者》、《亚基拉》和去年很火的网飞动画《爱、死亡和机器人》;电影除了《黑客帝国》、《银翼杀手》,还有致敬了一大波科幻历史的《头号玩家》以及去年的《阿丽塔·战斗天使》;游戏除了跳票到今年年底的《赛博朋克2077》,《最终幻想》系列、《女神转生》系列、《合金装备》系列以及《看门狗》等等大作都有赛博朋克的影子。

以上便是个人整理的赛博朋克经典作品,我个人的入坑顺序是《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动画、《银翼杀手》和《攻壳机动队》漫画,然后是《电子羊》、《神经漫游者》等第一批小说。实际上顺序完全随个人喜好,值得强调的是这类作品大都推荐重复观看,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最后说一个小彩蛋,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绝大部分赛博朋克作品都有大量东亚(尤其是日本)文化的表现,这里当然有《攻壳机动队》的功劳,不过主要原因有人分析说是上世纪7、80年代日本战后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各种充满未来感的新式发明给当时的西方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大都市东京也因此成为了不少赛博朋克作家心中的圣地。实际上当时的日本社会也确已出现科技发展过于迅速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忧虑,当然远未达到反乌托邦这样的程度。总的来收,赛博朋克终究还是隶属黑色反乌托邦的一种科幻类型,它究竟是不是未来,有多少会成为未来都不是可以预知的事情,尽管类似《攻壳机动队》这些作品本身饱含对衰败未来的讽刺,但更像是一种是对世人的警醒。关于这一点,我很欣赏《攻壳机动队》作者士郎正宗的观点,与大家共享:“对于默默不断前进的科学,科幻也不能总是描写世纪末的倦怠吧。未来还是明亮的好。”

留下评论